部校合作特邀讲座新民晚报孙中钦新媒体

发布时间:2021-1-4 2:00:41   点击数:

近日,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以“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摄影”为题,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师生作线上讲座。

孙中钦,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现任新民晚报视频摄影部主任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全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获得者,先后荣获“上海新闻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

邀请一线优秀记者走进校园,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与上海外国语大学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的变化

通过列举20年前到现今摄影设备的变化,孙中钦老师指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设备的操作越来越简单。为追求时效性,新媒体时代下对新闻图片的专业要求不再那么高,对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少。

同时,随着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媒体形式日益灵活,3D动画、短视频、无人机拍摄等新的数字影像摄影技术的崛起,新闻摄影记者不再是传统“拍照的”。可以说,新媒体环境的不断变迁使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不断挤压,工作变得更具挑战性。在“微”传播时代,移动社交微视频作为媒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迅速传播开来,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交流方式。一些新媒体开始改变了图片版面,短视频取代了图片的排版地位。

“摄影记者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著名越战摄影记者黄功吾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也许就消失了,很让人忧伤。据我所知《纽约日报》取消了摄影记者岗位,给文字记者配备了手机拍照,《芝加哥太阳报》也如此。”

孙中钦老师总结,在自媒体时代,图片摄影受着冰火两重天的四点考验——“人无我有”更胜“人有我优”,图片的质量不再是重点追求;互联网容易“反转”、“健忘”,未经证实来源的图片被快速传播,又被快速遗忘;“有图不一定有真相”,假新闻层出不穷,而传统媒体向来“重文轻图”;自媒体时代的流量具有欺骗性,连主流官方媒体对新闻的考量标准也是点击率,为了追求10万+,迎合读者的娱乐心态和猎奇心理,不惜做标题党。

孙中钦讲座视频截图

新闻摄影的不变:影像的力量

虽然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新闻摄影不变的是影像的力量。

通过各种新闻摄影、油画作品,孙老师向同学们展现了影像的震撼力量:年那张苏丹饥荒期间的照片,描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儿童正爬向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救济站,一经发布轰动全球;越战照片记录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苏珊·桑塔格曾经这样写道:“像年占据了世界上大多数报章头版位置的照片——一个赤身裸体、刚被美国凝固汽油弹喷烧的南越儿童沿着公路跑向照相机。她张开双臂,痛得放声尖叫——在激起公众对战争的反感方面,很可能比一百小时的电视广播暴行起作用得多。”

年的6月8日,美联社记者黄功吾摄影

新闻摄影记者要如何转型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冲击,网络上有许许多多关于新闻摄影记者转型的建议。例如要以照片质量取胜,以表现细节取胜,以报道深度取胜,以文字说明取胜这些建议。

孙中钦老师认为,转型很难,了解残酷的现实,更要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新闻摄影记者不单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摄影记者要呈现这个时代变动中的重要细节,也要给后人留下最珍贵的历史影像。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旧热爱生活。”孙中钦老师以罗曼·罗兰的话作收尾,以此鼓励同学们。

文案编辑

康雨荷

推送排版

凌睿

排版审核

朱奕璐

主编

康雨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baojieshaojs.com/wbyx/11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